一起活动网17huodong.com

哪些童年经历容易让孩子变得犹豫纠结?

2019-10-16 09:33 cassie 摘选

      生活中,有些成人常常受困于那种犹豫不决、纠结不断地状态。尤其是生活在当下这样一个,常常需要选择和当机立断的社会里,这些“优柔寡断”,常常会给一个人带来很多痛苦,浪费很多精力。


  当一个人做决断和选择的时候,往往需要一些时间去等待,在时间的这个变量里,个体通过分析和权衡,会逐渐清晰自己的内心愿望。


  但有些人并不是这样,他们无论选择哪种,都会痛苦不堪,他们会反复权衡,做了决定,也会再次因为一些因素否定自己之前的决定,生活中满是纠结反复,严重影响了生活的质量。这类人群常常把大部分的心力耗费在各种矛盾的想法之中。,无论做出怎样的抉择,他们都不会感到满意,也不会乐享自己的“英明”。也就是说


  这种心理状态,排除先天气质类型的影响,在很多时候也跟童年经历有关,小时候经历的生活,奠定的心理基础,常常会左右人的一生。那么哪些性质的童年经历,能够让人长大以后容易犹豫纠结呢?


  缺乏主宰性


  当父母过于强势,对待孩子无论在生活照顾,还是心理上的管理都太多时,都很容易让孩子成年后难以决策。特别是那些重视言教轻视身教的父母,最容易养育出这样的孩子。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,内心被父母把控得死死的,异常严格,没有一丝一毫的自由空间,表面上孩子的人身是自由,但内心是禁锢的。的所有的行为都受到父母的调配和指导,长大后,父母的突然撤离和抽身,就会让孩子无所适从。就像一个一直被蒙着眼睛的人,坦然被带到车水马龙的街道,自然是难以分辨方面,不熟识路线,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会惶恐不安。幸运的能力强的孩子,会尽快重新学习和摸索,而能力弱一点的孩子,则会在困难面前丧失斗志和探索欲,退缩回来,继续依靠父母,难以独立选择。


  没有陪伴


  很多孩子年幼的时候,父母工作忙碌,很少陪伴。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需要跟父母商量的时候,父母缺席,很多生活事件没有确认的过程,缺少倾听者,孩子常常是一个人独自决策,缺少商量者和建议者。貌似孩子有很多独立的空间,但是对于有些孩子却是悲剧的开始,没有父母的协助,他们没有主心骨,重要的是没有贴心的父母,能陪着走过一段分析和判断之路,就一个人孤独地在反反复复地迂回思量,就像独闯迷宫一般,用更多的时间,走更多的弯路。更为严重的是,鲜有陪伴的父母,一旦出现在孩子身边,便是各种高控,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并不平等的家庭氛围里,都是被父母空降兵一般地指挥、要求和告知,而此时父母需要的,就是孩子对自己命令的执行者,而不是共同的思考者和决策者。


  恶果警告


 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听话,或是为了阻止孩子去做一件事情,会首先跟孩子事先说明很多事物的恶性后果,希望用这些惨烈的结果阻止孩子尝试的步伐。有些孩子就不幸中招,不仅会停止尝试,还会不自觉地形成惯性思维,在做任何事情之前,都会想到最糟糕的状态。虽然这样有助于进行风险控制,但对于那些内心不够强大的个体,这样的养育则会显著加大孩子的保守型,容易出现成年以后的固步自封,在没有任何行动之前,孩子就会被自己想象到的内容吓到,瞻前顾后。难有心力在设想不良后果以后,多种路径尝试规避后果,终生犹犹豫豫。。而不是


  不被信任


  一个人的果敢往往是建立在信任的环境基础上,那些从小很少受到肯定的个体,难以获得这样的体验,因为缺乏父母的肯定,同伴的羡慕崇拜,老师的鼓励表扬,他们从来没有机会体验到做出决策的以后的畅快淋漓,难以从大局上分析问题。在不被信任的环境里,他们的内心往往被大量细碎的细节所困扰,再也看不清生活的主线。


  童年无小事,愿父母带着孩子一起成为独立、果敢的人!

最新评论

  •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,严禁发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动的言论

资讯排行榜

CopyRight © 2011-2016 17huodong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
网站备案号:粤ICP备14004688号